依托临床急救真实案例 整合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规培学员临床实践能力提升“黄金体系”

发布时间:     来源: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   作者:规培办

      10月27日晚23时,我院2024级并轨研究生赵浩祥同学在大王小区,通过中西医结合方式挽救了一名突发晕厥的患者。这一事件不仅诠释了赵浩祥同学作为当代医学青年的责任与担当,也引发了我院对规培学员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医疗风险、医疗安全等思考。

      2024年11月25日上午,规培办组织轮转学员采用混合教学模式,以工作坊的形式就这一急救案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。

      在这次教学活动中,邀请了急诊科杨斌老师、针灸二科李玉东老师以及教授医学伦理学的张萍老师,他们分别从各自的专业领域进行了指导。

      活动开展中,学员们积极参与讨论,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,分享自己的认识和看法。

      教师指导环节,李玉东老师首先对赵浩祥同学勇于担当的行为给予了肯定,强调了在紧急情况下,及时采取行动的必要性,并指出针刺是处理晕厥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,在进行针刺操作时,必须注意急救选穴及针刺角度,以避免因针刺操作导致的医疗风险。

      张萍老师从医学伦理学的角度指出,赵浩祥同学为医务人员树立了良好的形象,尊重生命原则也得到了践行,即使在紧急情况下,也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情况,并获得同意,还结合岗位胜任力的要求,提醒学员们医患沟通不仅仅是技术操作,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,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和人文关怀能力。

      最后,杨斌老师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了总结。他强调了专业知识及医疗责任心的重要性,指出在紧急情况下,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对于患者救治的成功至关重要,还鼓励学员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,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,还要加强伦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,更好地服务于患者,维护医患关系的和谐。

      此次教学工作坊,运用TBL、CBL、PBL教学模式,“以学员讨论为主体、教师引导为辅助”,结合真实案例让学员们“在成长中学习,在学习中成长”,不仅提升了学员的专业知识,更在临床思维、伦理判断和沟通技巧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,还提高了学员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,也为他们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住院医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