炎热天气里应防身体和情绪中暑

发布时间:     来源: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    作者:韩亚鹏

  养生要诀:睡眠充足、晨饮凉白开、药粥滋补、冬病夏治

  大暑,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。其气候特征是:“斗指丙为大暑,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,故名曰大暑。”大暑正值中伏前后,在我省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34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。“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,防暑降温成为中医养生的重点。”特别邀请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、主任医师,硕士研究生导师,首届山西名医任顺平,向大家传授大暑时节的养生之道。

  俗话说:“小暑不算热,大暑三伏天”。大暑节气正值“三伏天”内,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。中医认为,盛夏阳热下降,水气上腾,湿气充斥,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。在中医学中,湿为阴邪,其性趋下,重浊粘滞,易阻遏气机,损伤阳气,湿邪与热邪相合,如油裹面,因此病情缠绵难愈。“由于天气炎热、潮湿,人体新陈代谢旺盛,体力消耗相比其他季节会大很多,再加上日长夜短、睡眠不足等原因,一般人到了这时就会抵抗力下降,平时体质较弱的更易出现全身乏力、食欲不振、口淡乏味、精神萎靡、身体逐渐消瘦等症状,严重者甚至还会低热、头晕、胸闷、恶心、汗出不畅,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疰夏,俗称苦夏。”任顺平说,近段时间,到医院门诊就医的人群中,出现上述症状的病人非常集中。“度苦夏的秘诀是,既要格外注意饮食调理,还要劳逸结合、多喝水,保证充足睡眠。”

  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

  “在大暑三伏天,运用饮食的营养作用养生益寿,是减少疾病、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证。”任顺平说,夏季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,由于夏令气候炎热,易伤津耗气,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。例如:绿豆粳米粥(绿豆60克,粳米100克。将绿豆放入温水中浸泡两个小时,再和粳米一起加1000毫升清水煮粥。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一次,有祛热毒、止烦渴、消水肿的作用,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);西瓜皮粥(西瓜皮100克,大米50克。将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,切成丁。大米淘洗干净放入砂锅中,加入适量水和西瓜皮用旺火煮沸,再转用小火煮成粥,调入白糖,具有清热解暑、利尿消肿作用,常食可防中暑)等。

  睡眠充足多饮水益消暑

   “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,睡眠不足则抵抗力差,容易患病。因此,建议大家在暑天一定要劳逸结合,最好每天中午午睡0.5—1小时。同时,三伏天养生要顺应天时,做到一个“伏”字。“伏”就是隐伏之意,也就是说,在太阳大的时候,要将自己隐伏起来,不能逆天而行;否则,就可能会被夏天的暑气所伤,引发疾病。

  任顺平认为,夏季养生离不开一种健身益寿之物——水。“俗话说‘人是水浇成的’,这话不无道理。”任顺平补充道:传统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冷开水,也就是指,冷却到室温的水。实验结果也表明。一杯普通的水烧开后,盖上盖子冷却到室温,这种冷开水在其烧开被冷却的过程中,水的表面张力、密度、粘滞度、导电率等理化特性都发生了改变,很近似生物活性细胞中的水,因此容易透过细胞而具有奇妙的生物活性。根据民间经验,每日清晨饮用一杯新鲜凉开水,坚持数年,会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。

  “冬病夏治”正当时

  大暑是全年气温最高、阳气最盛的时节,在养生保健中常有“冬病夏治”的说法,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,如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支气管哮喘、腹泻、风湿痹证等阳虚证,此时是最佳的治疗时机。有上述慢性病的患者,在这段时间内可以到各大中医院咨询专家,进行重点调养,防治旧疾。

  任顺平最后提醒大家:大暑时节高温酷热,人们还易动“肝火”,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、无精打采等问题,这也被称为“情绪中暑”。“情绪中暑”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的危害很大。特别是老年体弱者,因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、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,甚至会引发猝死。所以,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、着急等极端情绪,尽量做到“心静自然凉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