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所提出的重要论述,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在扎根基层、助力家乡发展中的使命感、责任感,寒假期间,第一临床学院(附属医院)组织筹备和开展了大学生“返家乡”系列社会实践活动。
为深入洞察老年人体育健身需求,提升其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,同时助力社区传统保健体育活动迈向高质量发展,寒假期间,我院志愿者深入社区,开展老年人运动健康服务调研活动。活动期间,志愿者与老年人面对面交流,了解其体育健身需求与参与现状。并通过问卷调查,广泛收集老年人在体育健身设施、活动、指导等方面的需求和建议。此次活动得到老年人积极响应,他们认真填答问卷,提供诸多宝贵意见。
同学们将目光聚焦基层,踏上寻访基层好医生的征程。他们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村诊所,和那些默默坚守一线的医者倾心交流。
“寻遍杏林求妙术,访得名手济苍生”,中华医学源远流长,历代名医如熠熠星辰,照亮患者康复之路。这个寒假,我们开启寻访之行,探寻名医风采,体悟医道魅力。
21级中医定向班岐路访贤队
实践地点:孝义市中医院
近日,我们采访了孝义市中医院三部六病主治医师任剑东,就中医的诸多话题展开交流,探寻中医传承与临床智慧。任剑东医生认为,成为一名好中医,最重要的是孙思邈“大医精诚”的理念。他强调,中医学习仅靠课本远远不够,师承至关重要,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,灵活调整治疗方案,让宝贵经验代代相传。作为三部六病传承人,他指出该学说由刘老为发扬《伤寒论》创立,化繁为简,规范辩证。学好它需先扎实掌握《伤寒论》,熟悉条文与辩证思路。任剑东医生在临床与传承方面均有建树,为中医发展贡献着力量。他让我们明白,医者仁心不仅是治愈疾病,更是给予希望和关怀。这次经历让我们对医学充满敬畏,也激励我们努力成为像他一样的人,用专业知识和善良之心,为更多人带来健康与温暖。
23级中医3班医路生花队
实践地点: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荆山路一贯堂中医诊所
寒假期间,我们参与了寻访名医活动,采访了扎根基层二十余年的中医徐建华。他坚持为居民提供平价诊疗,关注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,研发中药外敷方剂,惠及数千患者。活动中,我们跟随徐医生诊疗,他耐心讲解中医辨证思路,展示多年积累的病例笔记。他强调“中医的根在基层,能直接帮助需要的人”。
活动结束后,我们整理了访谈资料和病例分析。归途中,街灯亮起。我们怀揣着被点燃的热望,忽然懂得扁鹊华佗从未走远——在徐医师布满老茧的指尖,在药柜深处沉睡的草木精魂里,在望诊时穿越时空的目光中,千年岐黄之道正化作人间星火。那个总说"我不过是个抓药郎中"的老人,早已用一生写就"苍生大医"的注脚,而年轻的我们,正接过他手中温热的药壶,把这份滚烫的传承续写下去。
22级中医5班拔娜娜队
实践地点:古交市中医院
张艳霞医生在采访中分享了她20多年的从医经历。她强调中医博大精深,擅长运用望、闻、问、切等传统方法诊治疾病,并结合现代康复技术,取得了显著疗效。她认为中医传承不仅是医术延续,更是文化传承,建议医学生熟读经典、跟师学习,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。张医生带领的团队秉持“以患者为中心”的理念,荣获“先进集体”称号。她表示,从医责任重大,需不断学习,确保知识技能与时俱进,为患者解除病痛是她最大的幸福。她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医的精髓和医者仁心,激励年轻医学生肩负起传承与创新的重任。
我们作为中医行业的新力量,肩负承前启后的重任,需在实践中创新,推动中医现代化发展。
寻访基层之旅虽已接近尾声,但对健康的追求永无止境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挖掘更多名医故事,为患者们带来更多希望与指引。让我们携手,共同迎接一个更健康、更美好的明天!
实践感悟,坚定从医信念
我院学子积极响应“返家乡”社会实践活动,大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,收获颇丰。
23级中医5班 贾志倩
实践地点:朔州大医院中医科
实践内容:接引患者分流,辅助日常医护,开据诊断证明
实践心得:
朔州大医院中医科是一个仁心仁义,充满责任与担当的温馨大家庭。短短数周的旅程,不仅加深了我对中医学的理解,更让我在实践中成长,采撷了宝贵的经验与感悟。
寒假实践期间,在带教老师的悉心引领下,我逐渐熟悉了中医科的日常运作。从接待患者、书写病历到诊断治疗,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与学习的契机。中医学讲究 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 四诊合参,老师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耐心的询问,总能精准地判断病情,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。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中医学的浩瀚无垠与独特魅力。
实践期间,我亲身经历了针灸与推拿的神奇。看着老师手中的银针在患者身上轻盈地捻转,疼痛与不适渐渐消散,我心中充满了敬仰。除了临床实践,理论学习同样是见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。空闲时,我都会抽出时间温习中医经典,记忆伤寒论条文。中医学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,不仅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,也教会我们如何保持身心健康,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风雨。
回顾这段宝贵的寒假实践经历,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,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医学事业的热爱。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医学殿堂的学子,我深感肩负的责任与使命。我将以此实践为契机,不断努力学习,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,为传承与发展中医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。未来的道路虽充满未知与挑战,但我坚信,只要心怀梦想,脚踏实地,定能实现心中的目标。我愿将青春与热情奉献给医学事业,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,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22 级中医 4 班王泓璎
实践地点:
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河滨路社区
实践内容:
寒假“向日葵”公益课堂志愿服务、青年志愿者协会“活力府青,义教有我”志愿服务
实践感悟:
寒假伊始,我偶然在社区公告栏上看到“向日葵”公益课堂的志愿者招募信息。我深知课外实践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,便立刻提交了报名表。经过面试和培训,我与其他12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了服务团队,负责课程辅助、活动策划和日常管理。开班仪式上,社区书记那句“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”让我印象深刻,也让我对这次实践充满期待。传统文化课堂:在指尖感受文化传承。“剪纸课”上,我握着8岁男孩小宇的手,教他如何将红纸折叠后剪出对称的窗花。当他展开作品,发现一只歪歪扭扭却充满童趣的“小老虎”时,兴奋地举起来大喊:“老师你看!它会笑!”而腰鼓课上,我和孩子们一起系上红绸带,在社区活动室踩着鼓点跳跃。起初羞涩的初中生小雨,在一次次练习后竟主动带领小组编排动作,让我看见传统文化赋予的自信光芒。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,参与这次社区素质训练营活动,于我而言是一次充满挑战与成长的旅程,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感悟。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,我看到了他们无限的潜力和创造力。无论是在逻辑思维课上积极思考,还是在语言表达课上勇敢发言,他们都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智慧和勇气。特别是在小组互动环节,孩子们各抒己见,合作完成任务,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我十分惊喜。看着孩子们在这8天里的成长和变化,从最初的羞涩内向到后来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,我内心充满了成就感。这次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实践能力,更让我明确了自己的社会责任。未来,我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,用自己的力量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一份力量,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继续前行!